避雷器是電力系統里防御雷擊過電壓的核心設備。它能把雷電流導入大地,并且限制電壓幅值,保護電氣設備的絕緣不被損壞。它的技術一直在發展,從高壓輸電延伸到新能源領域,成了現代電網安全離不開的屏障。
避雷器的核心作用及工作原理有兩方面。其一,過電壓限制。當雷電或者操作產生的過電壓侵入時,避雷器內部的電阻會在微秒級時間內突然降到低阻狀態。這樣能把數萬安培的雷電流泄放到地里,還能把殘壓限制在設備絕緣能承受的水平以下。拿氧化鋅避雷器(MOA)來說,它的殘壓值就得比被保護設備的沖擊耐壓低 80% 以上。其二,續流切斷。雷電流泄放之后,避雷器會自動恢復成高阻狀態,切斷工頻續流,防止系統短路。碳化硅避雷器需要依靠串聯的間隙來滅弧,而 MOA 因為有非線性特性,能實現無間隙操作。
避雷器的技術在不斷發展。1950 年代前的第一代是間隙型避雷器,有羊角間隙及管式避雷器,靠空氣間隙擊穿來泄流。但它滅弧能力差,容易產生截波,只能用在保護線路絕緣的弱點上。1950 年代到 70 年代的第二代是閥式避雷器,用碳化硅閥片加串聯間隙的結構,開斷能力提高很多,能保護變電站的主設備。1956 年蘇聯援建的碳化硅避雷器生產線,成了我國電網防雷的開始。1970 年代至今的第三代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,氧化鋅閥片的非線性伏安特性很好,非線性系數 α 大約 0.02,實現了無間隙、無續流的設計。它的通流能力能達到 30kA 以上,殘壓降低 40%,成了超高壓及特高壓電網的主要選擇。2010 年代后的第四代聚焦復合材料及特高壓應用。材料上,用樹脂基復合材料代替傳統電瓷,耐腐蝕且重量輕,能減輕 50% 重量,適合風電葉片等特殊環境。特高壓方面,2016 年 ±800kV 賓金直流投運了世界首套特高壓線路避雷器,能承受 100kA 的沖擊電流,保護范圍包括山區、高土壤電阻率等雷擊高危區域。

現代應用及技術前沿中,新能源領域有定制化發展。風電葉片避雷器采用整體預成型設計,長度和百米級葉片相匹配,避免了分體式安裝存在的可靠性缺陷。復合材料及航空級鋁材的應用,能保障在 25 年壽命周期內的耐候性。智能化及多功能集成也是一個方向。新型避雷器集成了溫度及泄漏電流監測模塊,能實時上傳狀態數據。開放型防爆結構提高了安全性,老化性能也提升了 20%。全域防護體系的構建同樣重要。結合 “接閃–分流–屏蔽–接地” 的綜合防雷策略,避雷器與防雷針、避雷帶組成多層次防御網。拿建筑物籠型防雷系統來說,它利用鋼筋法拉第籠實現等電位連接,這比 IEC 標準早了 40 年。
管式避雷器靠產氣材料滅弧,用在輸電線路絕緣弱點,代表產品是排氣式避雷器。碳化硅閥式避雷器采用 SiC 閥片加串聯間隙技術,應用于變電站交流設備,電站型 FZ 系列是代表。氧化鋅避雷器以 ZnO 閥片無間隙設計為核心,用在特高壓直流及新能源設備中,±1100kV 直流線路避雷器是其代表。復合外套避雷器運用硅橡膠外套加樹脂基芯體技術,適用于風電葉片及高污穢環境,葉片專用整體式避雷系統是代表。
未來,材料會更輕且集成度更高。用航空航天級鋁材及碳纖維復合技術,能減輕設備重量,還能提升葉片氣動性能。多災害防御會相互融合。避雷器將與防冰、防山火裝置協同,構建特高壓線路 “全災害防護體系”。超高壓技術還在攻關。
避雷器的本質是精確控制 “引雷入地”,從富蘭克林風箏實驗,到特高壓電網 “隱形衛士”,它的發展始終圍繞可靠性、響應速度及適應性。未來,隨著新能源及智能電網發展,恩彼邁避雷器會從被動保護轉向主動防御,成為能源系統 “免疫基石”。
